"我能碰到东西了!"我激动地转身,却在目光触及她的瞬间,
看到她从实体状态迅速"褪色"回量子态。她沮丧地看着自己的手再次变得透明。"没关系,
我们找到方法了!"我强迫自己保持乐观,"只要不直接观察,你就能保持实体状态。
"这个发现让我们度过了相对正常的第一个夜晚。我背对着床铺睡觉,
听着林雨熟悉的呼吸声,假装一切如常。但当我忍不住转身想看她一眼时,
只看到空荡荡的枕头——她因被观察而"消失"了。"我在这里。
"她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,带着压抑的哽咽,"只是...你看不见我。
"我伸手向声音的方向摸去,感受不到任何东西,只有冰凉的空气。第二天清晨,
阳光透过窗帘照进卧室。我睁开眼,习惯性地看向枕边——林雨侧卧的位置微微下陷,
仿佛有人躺在那里,但肉眼什么都看不见。"早安。"她的声音直接在我意识中响起,
"我找到了一些规律。"我保持视线略微偏移,用余光观察。林雨的轮廓若隐若现,
比完全透明时清晰许多。"当我放松时,实体化更容易维持。"她解释道,
"而且..."一只半透明的手伸向床头柜,轻轻碰触水杯。令人惊讶的是,
杯子微微移动了几毫米。"天哪!"我惊呼,"你能影响物质世界了!""只有一点点。
"她的声音带着笑意,"而且必须非常专注。"这个发现给了我们一丝希望。
如果林雨能学会控制自己的量子态,也许最终能恢复正常。我立刻打电话请假,
然后开始记录她的状态变化。接下来的72小时是我人生中最奇特的科研经历。
我的妻子成了我的研究对象,而我必须在不直接观察她的情况下记录数据。
我们发明了一种"间接观察法":我用手机摄像头对准林雨,然后通过镜子看手机屏幕。
这样迂回的观察方式似乎减弱了"观察者效应",让她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半实体状态。
"根据数据,"第三天晚上我分析道,"你的量子态稳定性与观察者的'观测强度'有关。
直接肉眼观察导致...